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go
古诗词考题

孔子曰: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阅读答案与翻译-《说苑·立节》

作者:佚名古诗词考题

孔子曰:“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富而不可求,从吾所好。”大圣之操也。诗云:“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言不失己也;能不失己,然后可与济难矣,此君子之所以越众也。楚伐陈,陈西门燔,因使其降民修之,孔子过之,不轼,子路曰:“礼过三人则下车,过二人则轼;今陈修门者人数众矣,夫子何为不轼?”孔子曰:“丘闻之,国亡而不知,不智;知而不争,不忠;忠而不死,不廉;今陈修门者不行一于此,丘故不为轼也。”曾子衣弊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左儒友于杜伯,皆臣周宣王,宣王将杀杜伯而非其罪也,左儒争之于王,九复之而王弗许也,王曰:“别君而异友,斯汝也。”左儒对曰:“臣闻之,君道友逆,则顺君以诛友;友道君逆,则率友以违君。’’王怒曰:“易而言则生,不易而言则死。”左儒对曰:“臣闻古之士不枉义以从死,不易言以求生,故臣能明君之过,以死杜伯之无罪。”王杀杜伯,左儒死之。莒穆公有臣曰朱厉附事穆公不见识焉冬处于山林食杼栗夏处于洲泽食菱藕穆公以难死朱厉附将往死之其友曰:“子事君而不见识焉,今君难吾子死之,意者其不可乎!”朱厉附曰:“始我以为君不吾知也,今君死而我不死,是果不知我也;吾将死之,以激天下不知其臣者。’’遂往死之。

(节选自《说苑·立节》)

10.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莒穆公有臣曰朱厉附/事穆公/不见识焉/冬处于山林食杼栗/夏处于洲泽食菱藕/穆公以难死/朱厉附将往死之/

B.莒穆公有臣曰朱厉附/事穆公/不见识焉/冬处于山林食杼栗/夏处于洲泽食菱藕/穆公以难死朱厉附/将往死之/

C.莒穆公有臣曰/朱厉附事穆公/不见识焉/冬处于山林食杼栗/夏处于洲泽食菱藕/穆公以难死/朱厉附将往死之/

D.莒穆公有臣曰/朱厉附事穆公/不见识焉/冬处于山林食杼栗/夏处于洲泽食菱藕/穆公以难死朱厉附/将往死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心匪石”与“所守或匪亲”(《蜀道难》)两句中的“匪”字含义相同。

B.“曾子衣弊衣以耕”与“率疲弊之卒”(《过秦论》)两句中的“弊”字含义不同。

C.“别君而异友”与“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两句中的“异”字含义相同。

D.“是果不知我也”与“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两句中的“是”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过陈西门而“不轼”修城的“降民”,面对学生子路的质疑,孔子以他们“不智”“不忠”“不廉”解释自己“不为轼”的原因。

B.曾参无求于鲁君,鲁君却赐给他土地,曾参最终没有接受,此举得到孔子的肯定,因为在孔子看来,曾子能够坚守气节与人格。

C.面对周宣王发出的“不易而言则死”的死亡威胁,左儒不卑不亢,据理力争,最后死去,固然是为“明君之过”,更是看重友情

D.朱厉附的朋友大为不解,认为朱厉附的举动没有必要。对此,朱厉附直言自己的举动是为了唤醒天下那些不了解大臣的国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能不失己,然后可与济难矣,此君子之所以越众也。

②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答案】

10.A

11.C

12.C

13.①一个人能够不失却自己的真性,这样以后就能够与他共渡难关,这就是君子能够超越普通人的原因。

②接受了别人好处的就会畏惧别人,给了别人好处的就会在别人面前骄横跋扈,即使你有赐给我好处而没有在我面前骄横跋扈,我能不畏惧吗?

【解析】

10.A.句意:莒穆公有位大臣叫朱厉附,侍奉莒穆公,并不被穆公赏识,冬天待在山林里吃栗树的果实,夏天待在沼泽里以菱藕为食,莒穆公因祸难而死,朱厉附将前往并为穆公而死。“朱厉附”作“曰”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CD;

“朱厉附”作“将往死之”的主语,不能断开,排除B。

故答案为:A

11.A.匪,都表示否定,前句句意:我的心不是圆圆的石头;后句句意:驻守的官员若不是自己的近亲。B.弊,破旧,句意:曾子穿着破衣裳耕作;弊,困乏,句意:率领着疲惫无力的士兵。两句中的“弊”字含义不同。

C.异,看重,句意:违背我的命令,(轻视君王)而看重朋友;异,不同,句意:(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大概会有所不同吧?两句中的“异”字含义不相同。

D.是,代词,这,句意:这是他真的不了解我;是,判断动词,是,句意:怎能辨别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两句中的“是”字含义不同。

故答案为:C

12.C.“固然是为‘明君之过’,更是看重友情”错误,文本中无依据,由“臣闻古之士不枉义以从死,不易言以求生,故臣能明君之过,以死杜伯之无罪。”可知,是为了“明君之过”。

故答案为:C

13.①“失”,失却;“济”,渡过;“所以”,……的原因;“众”,普通人。译文:一个人能够不失却自己的真性,这样以后就能够与他共渡难关,这就是君子能够超越普通人的原因。

②“受”,接受;“骄”,骄横跋扈;“纵”,即使;“不我骄”,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不骄我”。译文:接受了别人好处的就会畏惧别人,给了别人好处的就会在别人面前骄横跋扈,即使你有赐给我好处而没有在我面前骄横跋扈,我能不畏惧吗?

翻译:

孔子说:“如果富贵合乎道义就可以去追求,即使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乎道义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做事。”这是至圣之人的操守,《诗经》上说:“我心并非卵石圆,不能随便来滚转,我心并非草席软,不能任意来翻卷。”说的是(做人)不能失却自己的真性;一个人能够不失却自己的真性,这样以后就能够与他共渡难关,这就是君子能够超越普通人的原因。楚国讨伐陈国,陈国都城的西城门被战火烧了,(楚人)就让投降百姓修补(烧毁的)城门,孔子经过这里,没有凭轼致敬,子路就说:“礼法说从三个人旁边经过就要下车,经过两个人就要凭轼致敬;现在陈国修城门的人这么多,老师怎么不凭轼致敬?”孔子说:“我听说,国家灭亡却不知道,这是没有智慧的;知道了却没有去争取,这是不忠诚;忠诚了却没有去殉国而死,这是没有节操;现在陈国修门的人没这么做到此种地步,所以我不凭轼致敬。”曾子穿着破衣裳耕作,鲁国君主派人要赏赐给他封地,说:“请用封地收来的赋税来修饰你的衣服。”曾子不接受,使者反复多次去劝说,还是不接受,使者说:“先生并不是要有求于人,人家就给你献地,为什么不接受?”曾子说:“臣听说,接受了别人好处的就会畏惧别人,给了别人好处的就会在别人面前骄横跋扈,即使你有赐给我好处而没有在我面前骄横跋扈,我能不畏惧吗?”最终没有接受。孔子听说了这事说:“曾参的话足够成就他的气节啊。”左儒和杜伯是朋友,两人都是周宣王的臣子,周宣王将要把杜伯杀掉但并不是因为他有罪,于是左儒就向周宣王进谏反对杀掉杜伯,多次进谏但周宣王都不同意。周宣王说:“违背我的命令,(轻视君王)而看重朋友,这就是你(的行为啊)。”左儒回答道:“如果君王(的言行)正确而我的朋友是错的,那么我就会反对我的朋友而听从君王你的命令;如果朋友(的言行)正确但是君王错了,那么我就应该不听从君王的命令而顺从朋友的意思。”周宣王恼怒地说:“如果你改变你的看法就不用死,不改的话就处死你。”左儒说:“臣听说古时候的君子不会歪曲正义因而求死来证明,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说法来求生,所以臣子才能知道君王的过错,即使死了我也说杜伯是无罪的。”周宣王把杜伯杀掉后,左儒就为他而死。莒穆公有位大臣叫朱厉附,侍奉莒穆公,并不被穆公赏识,冬天待在山林里吃栗树的果实,夏天待在沼泽里以菱藕为食,莒穆公因祸难而死,朱厉附将前往并为穆公而死。他的朋友说:“你侍奉穆公却不被赏识,如今穆公死了,你却去为他而死,料想这件事的人大概认为不合适吧!”朱厉附说:“当初我认为国君不了解我,现在国君去世了,而我却不去殉死,这是他真的不了解我;我将为他去殉死,来激发天下不了解其臣子的国君。”最终,前往莒穆公遇难处为他殉死。

文言文,阅读答案
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国学推荐
唐诗三百首成语字数古诗词鉴赏大全古诗三百首大全宋词三百首周易起名三字成语先秦诗人立春古诗词考题属鼠元旦祝福语春天诗句搬家吉日古诗十九首五行缺什么四字成语两汉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雨水属牛小年祝福语柳树诗句战争诗句读书诗句惜时诗句婉约诗句山水诗句写山诗句写水诗句

孔子曰: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阅读答案与翻译-《说苑·立节》

国学梦手机版

Copyright © 2016-2023 国学梦 M.GuoXueMeng.Com

桂ICP备20210018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