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go
国学知识

献给60后的你:未来将会面临这“三大离别”,且行且珍惜!

作者:佚名国学知识

60后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然度过了人生半数光阴,看着头上的几缕白丝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正在慢慢地变老。

岁月无情,衰老了你的容颜,增长了你的年龄,同时也磨平了你的棱角。

这一生要经历太多的东西,在前半生见识这个世界,在后半生和这个世界道别。

自古关于离别总是伤情颇多:

李白说“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柳永言“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纳兰性德语“一树斜阳更咽,曾绾灞陵离别”。

慢慢地我们都会变老,都要经历离别,自然而必然。

奔六的60后,在未来几年,更会面临此生的“三大离别”,要做好心理准备了。

01

和“旧时光”说声再见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这是伟人毛主席对自己年少往事的回忆。

青春,对于年轻人来说,是资本,是可以肆意谈论挥霍的资本。而对于老年人来说,青春却是一段刻在生命里,难以忘怀的记忆。

在这记忆深处,有儿时同玩伴水边嬉戏打闹的场景,有懵懵懂懂情窦初开的时期,也有初次离家探索天空的紧张和不安。

各种情绪交织成了一幅最美的作,它的名字叫“青春”。如果说青春是一幅画,那么“旧时光”就是一部有声电影。

那走南闯北的旧时光,那不甘落后,希望改变自己命运的旧时光,那在大城市落户生根,感慨上车比较早的旧时光......

这一切,都深深地刻在我们的脑海里。喜怒哀乐,奋力拼搏,血和汗的流淌,成了那段“旧时光”的底色。

和青春往事好好地告个别吧,珍惜余生的光阴,过好自己的晚年生活。

02

和子女们渐渐分别

“世间所有的爱都指向团聚,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我们都会老去,在此同时,孩子们正在悄然成长,我们也该适时的做出选择,不去干涉孩子们的生活了。

龙应台在《目送》里说: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第一次脱离怀抱摇摇晃晃的学走路,第一次背上书包转身走进学校,第一次踏入社会找寻工作,直至结婚成家。

孩子从出生起,就是一场与父母不断分离的旅程。

孩子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事业后,60后们,与子女这场离别渐渐开始。纵使这过程会让人万般不舍,父母最终还是要放手,让他们拥有自己的生活。

03

和老去的父母走向别离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希望当你懂得这句话的时候,一切都刚刚好。

随着时间的流逝,60后的父母也已上了年纪。

曾看到过一个小故事:

古代有个孝子叫韩伯俞。他的母亲在他犯错时,总是严厉地教导他,有时还会打他。

待他长大成人后,当他犯错时,母亲的教训依然如故。有一次母亲打他,他突然放声大哭。

母亲很惊讶,几十年来打他从未哭过,于是就问他:“为什么要哭?”

伯俞回答说:

“从小到大,母亲打我,我都觉得很痛。我能感受到母亲是为了教育我才这么做。

但是今天母亲打我,我已经感觉不到痛了。这说明母亲的身体愈来愈虚弱,我奉养母亲的时间愈来愈短了。

想到此,我不禁悲从中来。”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其实,不管你多么的努力,成功的速度也赶不上母亲老去的速度...

有家,还有父母在,这才是人世间最珍贵的幸福。谁都会有老的一天,和离去的那一天,请善待自己的父母,让这份别离来的晚一些。

米兰·昆德拉曾说过,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告别,是一种常态,而我们却不擅长告别。也许,是因为我们不舍;也许,是因为我们放不下;也许,是因为我们看不开。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世间没有长久的朋友,亲人之间也终将面临着别离。

在这个流行告别的时代里面,最让人感到心酸的,莫过于已然奔六的60后。这一代人逐渐老去,又是旧一代人的谢幕,也是新一代人的开始。

苏轼曾感慨,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望着天空的月光,也许它千百万年都没有变化。而望着我们的人生,或许我们已经从少年成长为中年人,从满头乌发变得如今白发丛生了。

有句佛语: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执着于生灭,心便能安静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悦。

而人生,原本就是这一场又一场的相聚,与别离啊。

励志
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国学推荐
唐诗三百首成语字数古诗词鉴赏大全古诗三百首大全宋词三百首三字成语先秦诗人立春寓言故事古诗词考题全唐诗古诗十九首四字成语两汉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雨水全宋词小学古诗大全五字成语魏晋诗人

献给60后的你:未来将会面临这“三大离别”,且行且珍惜!

国学梦手机版

Copyright © 2016-2023 国学梦 M.GuoXueMeng.Com

皖ICP备16011003号-2